第234章 剑桥入学考试(3/3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天才一秒记住爬书网,www.xpsxs.com,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,内容容易缺失,阅读体验极差,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。

后。   威廉·惠威尔缓缓抬起身子,嘴上的唇肉都在颤抖着:   “罗峰先生,这是……这是你祖传的信件?”   徐云闻言,脸上恰到好处的浮现出了一丝追忆与缅怀,肯定道:   “没错,当初与牛顿爵士堪称生死之交的异姓兄弟肥鱼,便是我家族的一位先祖。”   “我们家族一直以来都保存着这封信件,可惜到我这辈家道中落,无颜面对泰晤士河东的祖辈与父老。”   “所以我只能无奈将这封信件拿出,希望能换取一个剑桥大学的研究生名额。”   威廉·惠威尔颤抖的幅度小了一些,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。   他之所以能成为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院长,学术圈的成就固然占比不低,毕竟没能力可不能服众。   但更多的原因,还是要归结到他在社会面的影响力。   他是现如今欧洲知名的哲学家,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话语权——否则你真以为随便一个阿猫阿狗提出‘科学家’这三个字,就能立刻被广大圈子的人知晓并且接受?   正因如此,威廉·惠威尔可以说是目前最为了解全球局势的人之一。   他很清楚。   东方那个腐朽的国度已经到了即将崩溃的边缘,一堆饿狼都在虎视眈眈,随时准备开席恰饭。   受此影响。   这些年那些在欧洲做生意或者生活的东方人,日子普遍都不太好过。   单纯的生意被打压都算好的,有些连基本的人权都无法保证。   例如1843年罗马爆发了一场霍乱,意呆利干脆强迫了40多个东方人去以身试药,最后活下来的只有八个人。   在这种背景下。   徐云希望能获得一个剑桥大学的身份庇护,倒也不算难以理解。   1850年剑桥大学的研究生是3+1模式,前后整整四年的时间。   在这四年里。   徐云可以在校内结交朋友,还可以在校内避免灾祸,人身安全还是能够保障的。   等四年后他从剑桥大学毕业,研究生文凭不说保证此生大富大贵吧。   至少能让他在伦敦过上一个还算体面的生活。   至于学术贡献?   威廉·惠威尔压根没去想这层——这样一位走后门进来的人能有啥学术水平,真以为他是他的那位肥鱼祖先啊?   当然了。   威廉·惠威尔倒也不至于多鄙视对方,眼下的情形说白了就是一场交易罢了。   一个研究生名额换取一份改变牛顿爵士人生轨迹的亲笔信,如果这还要去嘴碎蔑视对方两句,那他也就太对不起自己的身份了。   想到这里。   威廉·惠威尔沉吟片刻,轻咳一声,对徐云说道:   “罗峰同……哦不,现在我应该还是要称呼你为罗峰先生。”   “罗峰先生,不瞒你说。”   “虽然我……或者说剑桥,确实很需要这份信,但剑桥毕竟是个治学严谨的学校。”   “因此我们对于学生的能力或者说入学成绩,还是有一定要求的,不能说放就放。”   说着他拿着斧柄,用斧头尖指了指站在边上的小麦,继续道:   “例如麦克斯韦同学,他能成为三一学院的减费生,也是因为他通过了我们提出的入校考题。”   小麦:“……”   徐云眨了眨眼,大致理解了他的意思:   “我明白了,惠威尔先生,您的意思是我也需要通过剑桥的入校考试才行吗?”   威廉·惠威尔点点头,脸上看不出情绪波动:   “没错,这是规矩,恕我不能僭越。”   说完他在抽屉里翻动了几下,取出一张试卷,对徐云扬了扬:   “这是剑桥的入学试卷,一共是50道题,最少要答对40道以上才能过关,考试时间为两个小时。”   徐云闻言,心中不由一凛。   虽然1850年和2022年相距了整整一百七十年,但这可是剑桥的入校考试题,难度显然不同一般。   加之此时还有很多数学定理甚至工具都还没被证明出来,自己能用的解题方式其实是比较受限的。   不过事已至此,只能硬着头皮上了。   80%的准确率,应该有机会吧?   随后汤姆逊从隔壁一间空余的屋子里搬来了一张桌子,徐云直接在院长办公室里做起了试题。   接过试卷后。   徐云深吸一口气,郑重的看向试卷。   只见试卷的开头赫然是一道数学题:   1+1=?   徐云:“????”   接着他继续看了下去。   第二题。   1+3=?   第三题。   2X4=?   而在徐云对面。   双手负在身后、一脸凝重的威廉·惠威尔,嘴角微微翘起了那么一丢丢:   我说的可是剑桥入学试题,剑桥的附属初中也同样是剑桥啊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