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5章 赵政国的来意(下)(1/3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天才一秒记住爬书网,www.xpsxs.com,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,内容容易缺失,阅读体验极差,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。

  实验室里。   看着嘴中冒出“跃迁”二字的徐云。   赵政国眼中顿时闪过了少许意外。   徐云能够猜对答案并不稀奇,但他只用这么点儿时间便做出正确判断,这就有些出乎赵政国的意料了。   不过徐云毕竟不是他的学生,出现误判倒也还算正常。   随后他沉吟片刻,轻轻点了点头:   “没错。”   “……”   徐云拎着水壶的手微微一抖,一小股茶水从壶口流出,在桌上绽开一朵水渍。   但他却仿若没有注意到这个情况一般,目光直愣愣的看着赵政国。   曾经变身过迪迦的同学应该知道。   在现有的所有微粒模型中,有一个粒子极为特殊。   它就是光子。   光子在真空中的速度等于光速,而其他粒子无论如何都加速不到这个量级。   导致这个情况的核心原因不是加速设备的技术问题,而是光子的特殊性:   它不存在静质量的定义。   注意。   是不存在静质量的定义,而不是为0。   学过高中物理的同学应该都知道。   如果把一个粒子加速到一定速度v,牛顿力学定义了这个粒子的动量p。   动量正比于速度v,它的比例系数便称为粒子的质量m。   而在狭义相对论中。   老爱把牛顿力学中动量p的定义进行了推广。   尽管p和v指向同一方向,但它们不再成正比,它们通过相对论质量联系了起来。   当粒子静止时,它的相对论质量有着最小的值。   这个值就是静质量。   在目前的微粒框架中,几乎所有粒子都可以测出静质量。   比如以正负电子湮灭反应和高能γ射线光子的电子对效应,就可以计算出电子的质量为大概是9.10956×10^-31kg等等。   唯独光子例外,因为光子不会静止。   目前经常可以看到一些‘光子静质量为0’或者‘光子的质量是10-^55kg’之类的文章,它们实质上讨论的都是四波矢类光。   涉及的是诺特定理中均匀空间中平移不变性的守恒量,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光子静质量。   目前对光子真正的释义是这样的;   光子不存在静质量的定义,但它拥有能量。   没有静质量定义,这也是超距作用的支撑之一。   当然了。   还是那句话。   现有的微粒模型依旧存在很大的补充空间,随时可能出现一些颠覆性的发现。   比如说希格斯粒子。   比如说引力波——之前写到引力波的时候居然还有人说引力波是概念,没人能证明它存在。   说这种话的要么是把引力波看成了引力子,要么就是个15年之前来的穿越者……   又比如15年拿诺奖的中微子振荡。   中微子振荡是中微子有质量的一个证明,而根据标准模型中的理论推导来看,中微子其实是没有质量的。   人类的科技、理论,就是在一次次的推倒、修补中得以完善的。   而很明显……   这一次。   人类又发现了一个无法触摸的‘幽灵’粒子。   “……”   实验室内。   在从赵政国的口中得知了实验结果后。   徐云足足沉默了好一会儿,才缓缓呼出了一口浊气。   实话实说。   在计算出那条粒子轨道的时候,他真正在意的并非是可以被捕捉的粒子,而是那条轨道方程。   因为从严格意义上来讲。   ‘粒子轨道’这个词,表述上其实带着一定经典力学框架的误导性。   很多人可能以为这个轨道是类似四驱车的固定滑道,粒子们运动后就像旋风冲锋一样在固定的轨道上biu来biu去。   但实际上呢。   所谓的轨道,只是类氢原子电子运动的本征波函数。   它并不是说电子被卡在某一条轨道,或者被框在某一个空间区域内。   任何一个波函数都是弥散到整个空间的,只不过是电子出现的概率幅不同罢了。   所以徐云当时计算出的轨道方程,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概率结果。   只是这个概率相对较高而已。   在徐云看来。   这个轨道如果能捕捉到微粒,那么或许可以对今后的其他微粒观测结果有所帮助——目前所有的符合大家认知的‘轨道’,实际上都是在出了碰撞结果后逆推绘制出来的。   而一般情况下。   一次数十万华夏币成本的微粒对撞,能撞出来二十个共振态样本都算很不错了。   结果没想到。   这次的主人公并非是那条轨道,而是……   被发现的微粒?   想到这里。   徐云心中冒出了少许猜测,又看向了赵政国,对他问道:   “赵院士,所以您今天来是为了……”   赵政国点点头,拿起水杯抿了一口水,放下杯子后道:   “嗯,今天找你主要有两件事。”   “第一件很简单,就是提醒你别把这事情说出去。”   “虽然孤点粒子需要配合轨道方程才能找到,实际的保密级别没那么高——否则我就不会在这儿和你聊了,不过这种事情还是别到处张扬为好。”   徐云点了点头:   “没问题,我明白。”   接着赵政国看了眼窗外,沉吟片刻,又说道;   “另一件事就是和粒子本身有关,小潘在发现这颗粒子后给它取了个名字,叫做孤点粒子。”   “这颗孤点粒子和光子的特性类似,但捕捉起来的难度却要容易许多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