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1章 永遇乐、声声慢2(2/3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天才一秒记住爬书网,www.xpsxs.com,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,内容容易缺失,阅读体验极差,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。

工部不是说了么?文章憎命达,爹您看水镜提到的前贤后者,哪个是一生顺遂的?说不定这便是女儿才女盛名下该担的担子呢?”
  她说得坦然又俏皮,不止是安慰父亲,更是安慰自己。
  听罢的李格非深深地看了她一眼,眸中忧色内敛。他想起女儿前些日子出游晚归写下的小词——
  常记溪亭日暮,沉醉不知归路。兴尽晚回舟,误入藕花深处。争渡,争渡。惊起一滩鸥鹭。
  清新明丽,少女不知愁。然而不过几日便有这样一首凄婉悲怆的《声声慢》。这怎么会是清照写出来的词呢?!
  他叹了一口气:“你该知晓,为父不求你有这些虚名。”
  他想到杜甫,诗圣杜甫,从《望岳》的意气风发,到《登高》艰难苦恨,一个痛苦的灵魂在离乱的世事中百般挣扎。从《如梦令》到《声声慢》,他的女儿,也会是这样吗?李格非的心跳忽然如鸣鼓。
  【很明显,这两首词表达的主体情绪是有相通之处的。《声声慢》中,情绪主要集中在一个“愁”字,《永遇乐》则有忧愁感愤的慷慨之音,而这两首词在情感表达上也各有特色,我们先看前一首,《永遇乐》。】
  水镜下的辛弃疾和陈亮不由自主屏住呼吸,他们心里都清楚,接下来要讲的内容对他们,对时下的宋廷,都是莫大的机缘。
  另一边。
  赵匡胤眼睛一沉,他本以为要以时代为序,结果楚棠直接将辛弃疾的词提前了,是该感谢她这样善解人意么?赵匡胤有些苦笑地摇头。而李府的李格非却半是松了口气,半是忧心忡忡。晚讲一些,他便能晚知道一些女儿受过的苦吧!
  开国的君王,后来的臣子,此时亦不过是一个忧思劬劳的长辈。
  楚棠哪里知道,仅仅是一个讲解顺序,便会引得人心中顿生波澜,她不过是按照课本顺序推进罢了。
  PPT切换,水镜继续。
  【这首词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运用了许多典故,对典故的理解也是我们把握全词的钥匙,下面请大家结合书上的注释,用简短的话分别概括一下这五个典故。】
  这个题目倒是没什么难度,众人一下子就找出来了,除了……秦汉两朝。
  未央宫。
  刘彻目视司马相如:“一个孙仲谋,一个廉颇,还有哪三个典故?”
  猪猪陛下第一次开始怀疑自己书读少了,他怎么就看不出五个来?
  紧紧盯着水镜,他试图一字一句地找出被自己遗漏的信息点:
  “舞榭歌台、风流总被……想当年,金戈铁马……元嘉草草,封狼居胥……”
  等等。
  “封狼居胥!”
  刘彻有些失态地站了起来,满脸写着不可置信:“谁封狼居胥了?!”
  底下众臣也反应过来了,狼居胥山诶!匈奴圣地。谁在那里封禅了?卫青一向沉静的目光几欲冒火,那是属于将者的奔腾战意。
  “元嘉草草……”他沉吟着,“观句意,这‘元嘉’不像是能封狼居胥的样子啊?”
  都封禅了,那还能仓皇北顾?
  “呃……他草草封禅,然后被匈奴打退了?”有人小声嘀咕。
  恰好听了一耳朵的刘彻:……
  “带下去。”
  省得在这儿糟他的心。
  【大家总结出来了吗?根据注释,我们可以对本词的典故作出以下总结,分别是:孙权坐拥江东、寄奴率军北伐、元嘉仓皇北顾、佛狸祠神鸦社鼓、廉颇遭馋被弃。】
  浔阳。
  陶渊明敲着杯盏的手顿住,寄奴,他恰好听过,那是刘裕的小名。
  另一边,刘宋。
  刘裕心情颇好的样子。自从先前讲《归园田居》时,楚棠顺便把他夸了一嘴之后,他的位置稳固许多,也没什么人在明面上拿他代晋说事了。虽然对某些行动的透给他带来了些意想不到的麻烦,但比起“南朝唯一值得肯定的君主”这样的评价,问题不大。
  “来人,笔墨伺候。”
  他一振衣袖,决定将楚棠一会儿提到的内容好好记下来。
  【接下来,请大家再次细读文本,看一看,辛弃疾在描写这五个典故时,各用到了哪些词语,你从中又读出他的何种情感态度呢?】
  三国。
  孙权战术性后仰,底下的一群人精秒懂,纷纷做起了“阅读理解”,不着痕迹地恭维:“言‘英雄’又说‘风流’,那辛弃疾对主公仰慕非凡呐!”
  “岂止呢,‘英雄无觅’,这个‘觅’字,正可见得辛弃疾寻觅明主的姿态,他分明是怅恨自己遇不到主公这样的圣明之主啊!”
  刘宋。
  刘裕的心情愈发舒爽了,这辛弃疾写到他,用的可都是好词啊!他抽出一张白宣,提笔将“想当年,金戈铁马”等三句写上,略一思忖,冲人招了招手道:
  “将此信封存,送往浔阳陶先生处。”
  也让他看看,自己到底坐不坐得这天下。
  唐朝。
  李商隐作诗素来喜欢用典,也被不少人批过语义晦涩、爱掉书袋,但他仍是我行我素,旁人如何能理解他一字之间的精妙呢?须知一典之中,言有尽而意无穷。李商隐摇头晃脑,此时见了辛弃疾的词,只觉怎么看怎么顺眼:
  “元嘉,当是用刘义隆之事,‘草草’、‘仓皇北顾’,可见不屑;‘佛狸祠下,一片神鸦社鼓’,当指那北魏的拓跋焘。这词……”
  李商隐的心沉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