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0章 无责任番外(完结)(1/4)
天才一秒记住爬书网,www.xpsxs.com,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,内容容易缺失,阅读体验极差,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。
【顺便说一句,伟人这两首《沁园春》真的写得相当好。据说《沁园春·雪》当年在重庆一经发表,立即轰动山城,把运输队长气死了,当即传令组织一群御用文人写下贺词,想要压一压伟人的气焰,结果只能说被碾压得相当惨烈。】【我们浅浅地感受一下。】
【春风和煦,春光暖融,冰解雪消。】
呃……
众人只觉胸中激荡的豪情霎时被遏制住,正如满盘珍馐忽变作残羹冷炙,索然无味。
“满纸匠气,此词一起笔便已输了。”
曹植摇摇头,别过脸,已经不想再看下去。
他们多的是行家里手,一看便知深浅,等楚棠读到「展前程,展中华盛世,正当今朝」时,不少文人已经纷纷皱眉,如鲠在喉了。
“前词气势磅礴、挥洒自如,可见作意胸襟,这首贺词倒似堂上应制之作,还是不怎么高明的应制篇。两相并列,真有东施效颦、自取其辱之效。”杜甫点评道。
李白颔首称是:“蚍蜉撼树,可笑不自量。”
这两首词根本没有可比性。
北宋。
苏轼也是摇头:“从作意到遣词成句,各个落在下乘。若是我,读到那首《沁园春·雪》,只会有「眼前有景道不得」之慨,岂会让此词现世?”
“本想压一压人家的气焰,不想更衬出别人的好来,这可真是弄巧成拙,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啊!”辛弃疾哈哈一笑,转而又去吟诵起那首《沁园春·雪》来。
这首词气势磅礴、豪气干云,甚得他这个「词中之龙」的心。
魏晋时期。
诗评家钟嵘捋须而叹:“笔力可锤炼,胸中气象却不可力强而致。”
文句写得再精美,也不及那一点气象,浑然天成。更何况这首和词的文句,在他看来也太过平平无奇了些。
这点刘彻说得更为直接:“雕琢伪饰、意旨低下,写得还不如朕呢!也想和人家叫板。”
“这个运输队长……”他咂摸着,“既有御用文人,想必也是一方主帅。莫非那时的华夏有两方势力各自为政,运输队长便是那果党魁首?”
刘彻的记性相当不错,当即便将先前的信息串了起来,越想越觉得合理,随即轻啧了一声:“这等胸襟笔力,也无怪他赢不了。”
倒是那句「俱往矣,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。」写得睥睨雄霸,有俯瞰古今之气。刘彻眯了眯眼,心里复杂极了。
风流人物,是在说他自己吗?他们这些古代帝王,在那人眼中只剩「略输文采」、「稍逊风骚」,不值顾眼吗?
明朝。
耿定理也在想这个问题:“宏甫兄,你说这风流人物,是那伟人在自比吗?”
李贽凝着眉不置可否:“此词气魄,世间少有。”
耿定理点点头:“我也觉得是。”
“俯视王侯,却看今朝,这是帝王气象啊!”他赞叹不已,只道那人实在是傲然极了。
李贽看着好友敬佩万分的样子没有说话,这几句词写得确实气势惊人,结合那伟人的身份,的确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是他在自况。
可凭他对后世的感受,李贽模模糊糊觉得,那人并非是自傲之人,也不该简单地以帝王论之。
然而那「风流人物」到底所指为何,他却也说不清楚。可惜楚棠并不多讲一番,徒留许多猜测在他心中。
【不用多说了,高下立现。这几天网上好像有一位学者激情开麦,把《沁园春·雪》批得一无是处,可能是为了继承果党未竟的事业吧。对此我只能借用伟人当年的原话:鸦鸣蝉噪,狂犬吠日,可以喷饭。】
不少人听完都忍不住笑了起来,连李世民都不禁有几分笑意:“抛开其他,这位伟人还真是位妙人。”
北宋。
苏轼看着水镜里那张不甚清晰的图片摇头轻叹:“「大江东去」固然写得好,却也难说全胜「北国风光」,他自去做狺狺狂吠之犬,又何苦拿我的词作比?”
简单来说,东坡居士觉得自己的词脏了。
【不过这些都是题外话啦。】
楚棠将主题拉了回来:【刚刚向大家展示了一下「神级」默写,现在我们来看看我这几天改到的「天才」翻译。】
【先看原文:秦之王天下也,无分势于诸侯,聚兵而焚之,传二世而天下倾者,纪纲亡焉耳。】
北宋。
苏轼反应极快:“这是韩文公的《医说》!”
苏轼对韩愈推崇备至,将《韩昌黎文集》读了不知道多少遍,自然一眼便看出来处。
“此文以医者治病之理喻治天下之道,设喻精当言简义丰,是一篇难得的好文啊!”
欧阳修同样极为赞赏:“始皇称霸天下之后,不分设诸侯,聚兵咸阳、焚书坑儒,传位至二世便天下倾覆,只因法度不存而已。韩文公之文句真如滔滔江河,好极妙极,这样的文章当学!”
他在心里恭维了一番出题人的眼光,对楚棠所说的「天才」翻译就更为期待了。
【翻译1.秦始皇掌管天下,没有将权力分封成诸侯,聚集军队焚书坑儒,到了秦二世时,天下人都不倾心于他。所以按历史文献记载秦朝很快就灭亡了。】
呃……
欧阳修不忍心看地别开眼:期待早了。
唐朝。
白居易闻言侧目:“倾心一词用在这里,不太好吧……”
“纪纲的纪也不是文献记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